视听资讯|《光明日报》:抗战题材微短剧《怒刺》——微光成炬,照亮历史长河
将抗战的宏大叙事融入微短剧的轻量化表达,《怒刺》凭借独特的艺术特点,让烽火岁月中的奋斗与坚守跃然屏上,直抵人心。该剧以华北抗日锄奸团的真实史料为蓝本,背景设定于1937年天津沦陷、日军扶植傀儡政权的危难之际。作品聚焦叶清轩、白鸽等爱国青年,展现他们在民族存亡关
将抗战的宏大叙事融入微短剧的轻量化表达,《怒刺》凭借独特的艺术特点,让烽火岁月中的奋斗与坚守跃然屏上,直抵人心。该剧以华北抗日锄奸团的真实史料为蓝本,背景设定于1937年天津沦陷、日军扶植傀儡政权的危难之际。作品聚焦叶清轩、白鸽等爱国青年,展现他们在民族存亡关
该剧自8月16日开播以来,各界好评如潮,赢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3.029%,单日最高收视率3.616%,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跟播后收视多次登顶,创下近年来抗战剧收视新高。网络端,该剧微博热搜120个,全媒体触达88
笔墨刀枪,文心长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阵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该剧以文化抗战为切入点,聚焦郭沫若、夏衍、田汉等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在硝烟弥漫的抗
夏衍和李克农在上海办报纸那段挺有意思,他们跟周恩来开会的戏尤其真实,演员演出了那个年代的紧张劲儿,导演高希希和编剧钱林森没把历史当摆设,《救亡日报》怎么创刊的,桂林文化城怎么回事,课本里没细说,剧里却把话剧演出、作家写书的场面都还原了,像把教科书翻开了,活生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0日,贵州省老电影家专委会、贵州省文化传媒企业联合会·影视专业委员会以 “重温抗战经典电影,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在花溪板桥艺术村举办“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
9月18日,抗战题材电影《柳林的故事》在太原迎来隆重首映礼。影院内灯光渐暗时,银幕上跳动的光影与现场肃穆的氛围交织,将观众瞬间拉回那段烽火岁月,它的上映也让“九一八”这个铭记历史的日子,因一段鲜活的地方抗战故事更添厚重感。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学创作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旨在探讨新时代抗战题材文学书写的新使命、新路径、新可能,激励广大作家为讲好抗战故事、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在血与火的抗日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抗战文学,书写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敌中同仇敌忾的不屈抗争,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战争期间在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和揭露敌人罪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特殊功能,战后时期在铭记历史、歌吟英雄、弘扬抗战精神等方面发挥了
近期完结的《归队》,聚焦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历程,讲述一支与大部队失联的抗联小分队分散后,历经生死考验重新集结,为抗战胜利贡献生命和热血的故事。
近期完结的《归队》,聚焦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历程,讲述一支与大部队失联的抗联小分队分散后,历经生死考验重新集结,为抗战胜利贡献生命和热血的故事。
农资店的直播一个接一个,各种卖药的喊得震天响,说什么不及时打药就要减产绝收,搞得人心惶惶。